在 Uncommons 最近两期与中国美院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孙权老师的访谈(原文链接)中,黄孙权对 Web3 行业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和审视:加密运动一方面,它承载了反建制、强调个人自由与隐私的愿景;另一方面,却又往往落入加州式全球化及资本累积的逻辑,忽略了在地需求与真实的底层群体。
从文化意识形态到组织治理实践,加密技术到底有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好,或者说,我们还可以在这条道路上做些什么?
《加密没有思想;…》
「加密飞行 Vol.7」
▲ 滑动阅览文章切片 ▲
《社区先于规模,…》
「加密飞行 Vol.7」
▲ 滑动阅览文章切片 ▲
由于无法在微信展示这篇文章的全貌,我们只能假设你已经读过了它,或正准备阅读它。文字是思想的共鸣箱,任何运用语言的叙述都是为了聆听回响,我们想听一听来自相关者与读者的声音。
这次我们邀请了一群身边的朋友,希望能借助这个集体性的对话场域,向某些困扰我们已久的复杂问题更进一步。他们或深耕于加密,或是社区与合作社的实践者,又或在创作者经济、青色组织等方面研究甚深,其中,不少正是来自于访谈中被黄孙权直接批评的组织。我们将一同探讨加密技术与DAO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中真实的运用情况,从地方经验、社会活动实践层面出发进行回应,重新思考技术,亦可称之为访谈文本的现实互文。
让我们走出那片自我耕作已久的森林,在林间的芬芳青草地上铺好垫布,升起篝火,围坐成圈。
是时候和 Uncommons 一起 “精神加餐” 了。
关于线上活动
「About Event」
活动时间:3/15 星期六 19:00
报名方式:
圆桌出席者
「Our Guests and members」
关于「路边野餐」
「About Kaili Blues」
「路边野餐」是 Uncommons 的线上栏目和活动单元,设计和制作微型讨论场域,探索将互动语言纳入生产的充分可能,启用日常叙述和对话导向的缓慢思绪,是社区加餐的精神食堂。在这里,话语全面意义上地被作为 “公共的生产”。构想和实践不是孤立的,我们通过面向加密日常的随机对话,建立一个围绕全世界生产者的互认、支持和深度关联网络。